小时候的你有过这样的疑问吗?
为什么我每天好好刷牙,却还是有蛀牙?而隔壁小橙,平时刷牙肯定不超过10秒,但居然一颗蛀牙也没有?这也太不公平了吧!

相信我,你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疑问的人。我小时候几乎每次刷牙都会想到这个问题,越想越气愤,真想撂蹶子不刷了。当然现在是牙医的我,已经成功地拨开层层谜团,揭开真相。如果你也想知道为什么的话,请握好手机耐心往下看:
蛀牙大作战
图文解释版即刻奉上

其实这个问题有众多解释(包括饮食习惯和唾液分泌量等等),其中的一个解释是因为有些人牙齿的窝沟比较深(如我),而有些人牙齿的窝沟比较浅(如隔壁小橙)。


我们先找出一颗牙齿,仔细的观察一下它的表面。你会发现我们的牙齿表面有很多的沟沟壑壑。其中细细长长、像山涧溪流的长条凹陷叫“沟”,当“沟”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“小盆地”时,叫“窝”。
我们把牙齿放到显微镜下再仔细看看

研究发现,不同人的牙齿,窝沟深浅不同,形状也不同,有些人是V形的,有些人是I形的,还有些人是U形的。



俗话说得好“识‘食物’者为俊杰”,工作学习这么辛苦,吃好喝好才是硬道理。酒足饭饱,食物残渣也必定会遗留在牙齿表面。

当我们在刷牙的时候,如果你拥有浅窝沟(如幸运的小橙),那恭喜你,这些食物残渣能轻轻松松地被牙刷刷去;但是牙刷的刷毛也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,当窝沟太深时(如我),牙刷很难清洁到窝沟的沟底,这些藏在沟底的食物便成了深窝沟里的“永久居民”。

这些深窝沟对于致龋菌(导致蛀牙的细菌)而言,可谓是最完美的栖息地。有源源不断的食物,还不用担心被牙刷清洁掉,简直是“菌间天堂”。越来越多的细菌聚集到了深窝沟里,久而久之,他们组成了“细菌社区”➡牙菌斑,他们接着利用食物中的糖产酸,导致牙齿脱矿,导致龋坏,形成我们所说的蛀牙。


这时候蛀牙的噩梦才刚刚开始,浅浅的蛀牙(浅龋)不会带来明显的自发疼痛,如果你没有做定期的口腔检查,浅龋很容易被忽视。蛀牙里的细菌更加猖狂地在“菌间天堂”繁殖并产酸,蛀牙越来越大(中龋)。直到有一天,你感受到了一阵剧痛,寝食难安,你才终于意识到“完了,我蛀牙了”,而往往这时候,蛀牙已经深达牙神经(深龋)。在这之后的故事,相信大部分人都经历过:
牙痛到睡不着觉;经常向老板请假,一趟一趟地跑医院里;补牙、镶牙、甚至种牙;当然还有一笔一笔的治疗账单……
那么……

聪明的你肯定已经想到了。
既然深的窝沟可能会导致龋坏,那我们把深窝沟填起来不就好了吗!

没错!早在1955年,美国牙科医生就提出了这个概念,这就是大名鼎鼎的“窝沟封闭”。
窝沟封闭的原理非常简单:在不磨除牙体组织的情况下,把对人体无害的树脂材料充填进深窝沟里,这样食物就不再能进入深的窝沟,从而有效预防蛀牙。
龋病的发病率非常之高,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列为危害人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。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12岁儿童的患龋率为34.5%,想象一下这些应该陪伴我们一生的牙齿,在12岁的时候就一颗一颗开始蛀牙,甚至需要拔除。没有好牙齿,不仅吃不了美食,还又可能造成咬合关系混乱,甚至影响颜值!细思恐极!

而美国牙科协会也指出,90%的龋病始于窝沟。而窝沟封闭可以有效的降低窝沟龋的发病率达76%!换句话说,没有做窝沟封闭的孩子,患蛀牙的风险是做了窝沟封闭的孩子的4倍。

窝沟封闭,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预防蛀牙的方法。无痛、无创伤,而且价格还便宜。值得庆幸的是,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“口腔预防大于治疗”,开始带小朋友来医院做窝沟封闭。正在看文章的你还在等什么呢?

评价一颗牙是否需要窝沟封闭有很多要素,包括窝沟的深浅和口腔本身的患龋风险。这些事情放心交给牙医去评估就行了,家长们只需要记住以下三个黄金年龄:

原来窝沟才是蛀牙的头号通缉犯,防火防电防窝沟,我也想把蛀牙掐死在萌芽里!但是我年纪都这么大了,还可以做窝沟封闭吗?
理论上是可以做的,但是大部分成人牙齿的窝沟已经磨耗变浅或已经有龋坏,而且成人维护口腔卫生的能力较好,所以大部分的成人并不需要做窝沟封闭。
但是对于那些牙齿窝沟仍然特别深,或者患龋风险较高(如正在进行化疗的病人或者残疾人)的成年人,我们仍然建议窝沟封闭。
不是的哦!窝沟封闭剂长期接触食物,也会磨耗和脱落。所以建议大家每6-12个月复查一次,检查窝沟剂状态的同时,也检查其他牙齿的健康情况。
另外,窝沟封闭只能预防咬合面的窝沟龋坏,对于牙齿的其他几个面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。所以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,还是要勤刷牙,多用牙线哦~
好啦,今天的蛀牙大作战就先到这里。
希望各位战士都有所收获。
暑假这么长,在带小朋友们出去玩前,先来医院做个窝沟封闭吧!
(原标题《想到小时候就后悔:身上这些沟沟洞洞,到底要不要封?》。编辑陆斯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