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经八脉,即前任、后督、中冲、横带、阴维、阳维、阴蹻、阳蹻,也是行气八脉。奇经八脉吐纳功法,是用十口呼吸,以意领气,心到、意到、神到,气亦随之而到。
十口呼吸调八脉的口诀如下:
开八脉,聚精神,以意领气贯全身。
一吸督脉升泥丸,二呼任脉降会阴。
三吸带脉至肩窝,四呼阳腧到手心。
五吸阴腧胸前定。六呼至带归一根。
七吸冲脉到降宫,八呼阳蹻涌泉停。
九吸阴蹻升炁穴,十呼还原入窍中。
吸呼深长凭意领,水到渠成赖气行。
八脉开通身属阳,阴蹻开时百脉通。
注意:
口诀中出现了阳腧脉和阴腧脉,却没有阴维脉和阳维脉,这是因为:阴维、阳维、阴蹻、阳蹻都是腿上的经脉,而在手臂上却没有奇经八脉,古人为了打坐中行功运气的周全,将手臂上背面的经络称之为阳腧脉,将手臂上正面的经络称之为阴腧脉,这样、气血就在全身运行开来。
详解如下:
一吸督脉升泥丸:
是先把心神意下注于会阴,鼻根呼气,心意随之,由会阴往后提起来,经脊骨正中督脉,上升至头顶泥丸即百会稍停。
念诀:
阴窍——(吸)——泥丸
督脉图示如下
二呼任脉降会阴:
二呼由泥丸下来,走前边任脉,又回到会阴穴。:
念诀:
泥丸——(呼)——阴窍
任脉图示如下
三吸带脉至肩窝:
三吸由会阴穴提到脐下一寸三分处之炁穴,分开双行走带脉,从两腰眼至两肩窝一停。
念诀:
阴窍——(吸)——炁穴——夹脊
带脉图示如下:
四呼阳腧到手心:
四呼由两肩窝走两臂外侧阳腧脉,经中指到两手心劳宫穴稍停。
念诀:
夹脊——(呼)——劳宫
阳腧脉图示如下:
五吸阴腧胸前定:
五吸由手心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腧脉,到胸前靠近两乳处稍停。
念诀:
劳宫——(吸)——膻中
阴腧脉图示如下:
六呼至带归一根:
六呼从胸前双下至带脉炁穴归并一处,直达会阴处稍停。
念诀:
膻中——(呼)——炁穴——阴窍
图示如下:
七吸冲脉到降宫:
七吸由会阴穴上来,走任督二脉中间的冲脉,直上到心下一寸二分绛宫穴停住,不要过绛宫。
念诀:
阴窍——(吸)——膻中
冲脉图示如下:
八呼阳蹻涌泉停:
八呼由绛宫下来到会阴分开,走两腋两腿外侧阳蹻脉,经两脚中趾到两脚心涌泉穴稍停。
念诀:
膻中——(呼)——阴窍——涌泉
阳蹻脉图示如下:
九吸阴蹻升炁穴:
九吸从涌泉穴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蹻脉,到会阴归一,再上升炁穴稍停。
念诀:
涌泉——(吸)——阴窍——炁穴
阴蹻脉图示如下:
十呼还原入窍中:
十呼由炁穴,直达会阴生死窍。
念诀:
炁穴——(呼)——阴窍
阴蹻脉图示如下:
要掌握十口呼吸调八脉的方法,首先、要明白奇经八脉的走向,作用和各脉中关键的穴位,分述如下:
八脉中的督、任、冲脉皆起于胞中,同出会阴,称为“一源三岐”,其中:
督脉:行于腰背正中,上至头面。
任脉:行于胸腹正中,上抵颏部。
冲脉: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,环绕口唇。
带脉:起于胁下,环行腰间一周。
阳腧脉:起于夹脊穴,沿肩臂外侧下行,从中指翻到手心劳宫穴。
阴腧脉:起于掌心劳宫穴,沿手臂内侧上行,至胸前膻中穴。
阴跷脉:起于足跟内侧,随足少阴等经上行,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。
阳跷脉:起于足跟外侧,伴足太阳等经上行,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,沿足太阳经上额,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。
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,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。
其一: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。
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、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,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、协调阴阳的作用。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,称为“阳脉之海”,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;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,称为“阴脉之海”,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;冲脉与任、督脉,足阳明、足少阴等经有联系,故有“十二经之海”、“血海”之称,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;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;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,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;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,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。
其二,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。
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,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,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,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。
十口吸呼调八脉,是由生死窍会阴穴为起点,最后终点仍落在生死窍会阴穴,故而称它为八脉之总根。此窍:“上通泥丸,下达涌泉,真炁聚散皆以此窍为转移。血脉周流,全身贯通,和气上朝,阳长阴消,水中火发,雪里花开,实乃生炁之根。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此也。”
十口吸呼调八脉,一吸一呼,升、住、起、止都必须与一意领气同时并举,协调一致;方能奏效。